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

揭阳榕城古城文化旅游

揭阳榕城古城文化旅游



01.jpg

揭阳市榕城区为揭阳市的中心城区,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粤东千年古邑,岭南特色水城,且一直是揭阳的县治所在,所在榕江流域地区曾经是古粤东、闽南的政治区域中心和潮汕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人文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和资源优势。

扩容以来,榕城区认真落实市委陈绿平书记有关“榕城要全力打造‘古城游’项目,加强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开发,打造文化历史亮点”的指示精神和陈东市长“引客入揭”的要求,2014年初便推出了“古城文化游”项目。该项目将文化与旅游融合,组织多项独具民俗特色的活动,包括青狮、行彩桥等非遗项目推出在文物景点内展示表演。“古城文化游”启动以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古城的历史文化魅力,有效盘活了文化资源,推进榕城古城的保护开发,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


丰富的历史人文


揭阳见之于史2200余年,最早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大将任嚣、赵佗平南越,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揭阳戌首区就属于南海郡所辖。公元前111年,西汉平定岭南地区,在原揭阳地域设置揭阳县,为南海郡六县之一。到了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县令孙乙择址设县治于榕城,开始了揭阳县榕城870多年文明历史的岭南名城历史。作为粤东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宋朝以来,它的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达、名人的层出不穷,都是令人瞩目的。从文物古迹数量之众来看,更是省内包括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诸多古城所无法望其项背的。揭阳榕城,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是一颗尚未雕琢的蒙尘明珠。境内著名的建筑及名胜古迹甚多,主要有:有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是广东现存同类建筑规模最大、具清代建筑风格、保存最完好的揭阳孔庙——学宫;有距今39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建筑、揭阳古八景之一的进贤门;有广东省现存始建于元朝的揭阳老县衙——禁城;有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汕三大名刹”的双峰寺;有明代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潮汕古建筑物历史遗存的精华城隍庙;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建筑工艺精湛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关帝庙等众多宋、元、明、清的文物古迹。榕城,自唐宋以来,文化日渐昌明,历代名人辈出,据统计,从宋至清朝,揭阳历代进士人数达到108人。到了明代,从科举入仕晋升的贤士最盛。特别是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全潮汕地区同榜登第的进士达8人之多,号称潮州“戊辰八贤”。其中竟揭阳籍的占有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稐四人,史称“戊辰四俊”。还有潮汕地区唯一的武状元林德镛,有清代昌明的洋务大臣丁日昌等等众多的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灿若星辰!

榕城古城,涵盖中山街道、西马街道、榕华街道三个街道办事处,方圆5平方公里,境内文物众多,大街小巷皆有典故。据我们旅游资源普查资料显示,古城文化旅游单体55个,占全区旅游单体的33.5%,优质旅游单体14个,占全区优质旅游单体40%,人文旅游资源31个,占全区79.4%。开发古城文化旅游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先天优势。

02.jpg



独特的地理区位




古榕城位于榕江冲积平原的蜂腰地带,具有世所罕见的“双山双水双屿绕”的独特地理风貌。双山就是北部的国家森林公园——黄岐山,南部风光秀丽的紫峰山;双水是榕江北河和榕江南河自西向东绕城而过;双屿是浮屿(今老侨中一带)和龟山(今渔湖京岗南河对面,上有镇水的涵元塔)。古榕城形成了“五门三窖二十四巷,四浦百桥五八池”的水城格局。城里溪河纵横交错,池塘星罗棋布,小桥卧波,榕竹苍翠,素有“浮水葫芦”、“水上莲花”之美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岭南特色水城,人称“小苏州”、“东方威尼斯”。前人以“城中竹树多依水,市上人家半系船”的诗句和“环城内外,溪渚交流,舟楫纵横,仿佛三吴风景”的佳句来吟颂、称赞这座古老水城的风貌。

榕城是揭阳市的中心市区,是汕头、潮州、梅州三市的中心枢纽,是粤东各市的地理中心。2011年投入运营的揭阳潮汕国际机场距离汕头、潮州、揭阳市区各20公里,方便国内外旅客的出入交通。即将于今年12月份开通的厦深高铁贯穿揭阳全境,在揭阳普宁的大南山设有客运车站,拉近了揭阳和厦门、福建海西经济区和深圳珠三角地区的距离;境内有多条高速、国道、省道穿境而过。榕江是国内有名的黄金水道,最大可以停泊5000吨轮船,榕江下游直通汕头直达南海。海陆空交通非常便利,有开发旅游的良好交通枢纽条件。


风情迥异的地方特色文化


揭阳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文化底蕴深厚。榕城作为揭阳县城,这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不仅体现在她的历史风貌和建筑体系,而且还体现在她的历史文化。近千年的历史,让榕城在蕴藏大量丰富文物古迹的同时,也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

榕城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传统习俗有行彩桥、元宵花灯、舞青狮、安仔灯、猜灯谜等。“青狮”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上海世博会表演,还参加佛山的全国狮王争霸赛,取得铜奖;“行彩桥”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行彩桥人数都超过10万人次,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参与,德国前国防部长鲁道夫也在今年亲自体验了榕城的行彩桥民俗活动。

潮剧和潮州音乐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潮汕人民的精神食粮。潮剧更是岭南戏曲艺术的一朵奇葩,现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揭阳便有“小戏之乡”、“戏剧之乡”的美誉。潮州音乐源远流长,历史更为悠久,是中华民族纯正、古老的原生态音乐,有绿色音乐之称。古城城内城外,乐社林立,处处可闻丝竹之声,2005年,榕城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潮州音乐)之乡”。

榕城还有“国画之乡”的美誉,境内画廊裱铺遍布大街小巷,历代更是人才辈出。单在清末至民国时期,便先后涌现出林苍石、林伯虔、周易、周伯初、姚秋园、杨柳芳、孙裴谷、林天均、孙星阁、林受益、郭笃士、刘昌潮等名家大师。这些书画名人的涌现,使揭阳在20世纪拥有“潮汕国画发祥地”美誉。

04.jpg

    榕城的美食,也是榕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榕城的美食属于广东菜三大菜系中的潮州菜,极具岭南文化特色,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刀工精巧,焖、炖、煎、炊、炒、清、淋、焗齐备;清而不淡,鲜而不腥,郁而不腻,色、香、味、形俱全。榕城美食以烹饪海鲜见长,汤菜、甜菜、素菜也各具特色。榕城的名菜主要有:美味焗鲍鱼、红烧大鲍翅、海皇桂瓜盅、明炉烧响螺、雪地横行、满船财宝、鸳鸯焗龙虾、炭烧乳猪、海马炖三宝、水晶龙虾球。

05.jpg

榕城小吃种类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乡土风味浓厚。常见的有:菜粿、粿汁、炒糕粿、乒乓粿、薯粉粿、卤猪脚、甜糯米粥、各式糕点、各式甜汤、猪肠胀糯米等等,足足有四五十种之多,同时还有许多应时应景应节日的粿品点心,可谓应有尽有,不胜枚举。这些极富榕城古韵和传统生活气息的美食和小吃,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